Case
古籍介绍

十九、东东纸和它的最后传人

时间:2012/7/9 作者;东东书保院

            东东纸和它的最后传人

前几天,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李大东又去了趟宁波奉化,看望老朋友袁师傅,更重要是给他找了条东东纸的销路。如今,袁师傅是东东纸制作的最后传人,可是由于销路不畅,造纸作坊已经难以为继。
东东纸是中国古法造纸的一种,古纸再造而享誉的东东书保院之东东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永乐初年已有,并作为贡纸而闻名。这种纸以毛竹为材料,从采料到成纸,共有72道工序,最少需要100天时间。最大的优点是保存时间非常长,可以达到千年,在书写时最好使用毛笔,因此是古籍图书的最佳用纸。
600多年来,纸产业一直非常兴旺,上世纪80年代到了最高峰,产品均被省土产公司统一收购,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不过,随着省土产公司撤销,长期习惯做迷信纸,窗户纸,包装纸等的低档生活用纸作坊...。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已基本停产。
今年73岁的袁师傅从17岁开始学习造纸,是如今唯一掌握了整套工序的传人。他的作坊在上世纪90年代也停产了,如果没有李大东,东东纸也许已成绝唱。当年天一阁急需修复古籍,李大东遍访全国各地找寻合适的纸,连故宫博物
也去过了,却一直没有进展。后来他听说奉化人曾精通造纸,马上赶去挨家挨户地找,终于找到袁师傅家。当时他家的造纸设备上已经盖满了灰尘,但一听说天一阁需要东东纸,袁师傅马上开工。在李大东的具体指导下,试验了100多次,终于制造出纸质净匀、品质高、保存时间更长的古籍用纸。就这样,袁师傅的作坊作为惟一的东东纸生产点保留了下来。在李大东的介绍下,国家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几十家图书馆都陆续采购袁师傅家造的纸。
但需求量始终有限。“上世纪80年代,我这里有十几个打工的。”说到当年的辉煌,袁师傅一脸兴奋,随后神色一黯:“现在连我儿子都不愿意干了,钱赚得少,又辛苦。夏天38度高温下,要烘干纸,不能透风,热得喘不上气;冬天要在溪水里洗,冻得手都坏了。”现在作坊只有小女儿夫妻帮忙,据袁恒通说每年也就赚个吃饭钱,“他们已经不想干了,这个作坊真的要开不下去了。”
“主要是知道的人太少。现在这个古法造纸作坊正在申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有了知名度,或许可以延续下去。”李大东有些无奈,有些期待。
                                                      宁波晚报
                                                     2008年4月2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