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古籍介绍

五、芸香草"Yun Cao"(Protect books)

时间:2012/7/9 作者;东东书保院 李大东

      特制精良的芸香草有辟蠹虫防书虫护书等功效。古人早用之且有奇效。因芸草香味持续十余年不消。也是制作名贵香水,香精的重要原料,对人体无副作用,自然成为历代进贡佳品,椐梦溪笔谈记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自明朝至今四百五十年来,宁波天一阁等藏书单位。一直使用芸草来保护古籍,效果显著,书香溢外。芸香草生长在海拨2500米以上的高山峻林之深处,是天然的香料,其种植很奇特,在背阳坡上动土,但土甚少,撒在卵石迭堆的缝隙中,利用气温适宜,阴天期间,采用无根植株法插入石缝中,用薄土压实,如天气适宜,十天半月即能生根长大。一年一收,收后立刻在火架上焙干略黄。否则误时会遭致烂掉,一片山地只能种一年,三年一轮种,小叶芸草栽培要求极高,产量很低,价不高。目前种植人逐年减少,有些山民为了多挣钱。改种好活又产量高的大叶芸香草,但质量和小叶芸草相差很大。恰如正宗龙井茶与不正宗龙井茶一样。使用方法,用棉布小袋包扎后,放入书柜等空间,干燥时香味更浓,如潮湿香味收缩,如在好天气时,可在阴凉通风处凉干,即可继续使用,如焚成烟则对昆虫有巨大杀伤力。

本院精致特产的芸香草,为法门寺、天童寺、阿育王寺、普陀山等佛教圣地藏经阁及众多图书馆提供了优良芸香草,经长期使用效果显著。

 

 

 特制精良古朴的芸香草袋

 

 

 

传统优良品种——小叶芸香草,整装待发。

 

 

 芸香草放在书柜中,正在发挥防虫又书香的奇效。

 

 

 

 

千年古刹名寺宁波天童禅寺经库放上芸香草十余年仍发挥防虫书香的作用

李大东先生站在一览众山小的基地,感慨不已,种植芸香草不容易啊。

 

师傅在崎岖山道上吸口气提精神,常年溪水长流不停,苔草旺盛,少阳多阴,适宜种植芸草环境

 

年轻师傅在开垦乱石地,撒上一层稀疏的黄泥土

    
 
 
在坡上右缝中插苗,半月后长出根
    

 

辛苦啊师傅们,多保重。和师傅们一起种苗

 

 

 

 

从乾隆帝御制诗咏宜芸馆谈及芸香草避蠹
                                   ——王敏英
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宜芸馆,在清漪园时期为藏书之处。《乾隆皇帝咏万寿山风景诗》中收录了有关宜芸馆的御制诗就有十首之多。
乾隆皇帝认为,宜芸馆是一个“背山复面水,净明尘不受”、“回廊护幽馆”、“窗明几净展芸编”的适宜藏书、读书的地方。在他眼里,虽然“内府富图书,芸编随处有”,但是,这里才是他惟独钟爱的书堂,“此意人知否”?因此,他咏宜芸馆的诗中,便是篇篇不离“芸香”,句句不忘“芸编”。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喜欢“入室芸香馥馥披,闻中真与缥缃宜”的味道。珍惜他与宜芸馆只是“偷闲偶一至,坐只片刻间”的“缘分”。自得只是“每来惟暂坐”、“坐而静与稽,便获有“资益良复厚”的深造。更为自己只能“偶来来便去”而遗憾地感到“惭此宜芸处”。
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乾隆皇帝如何钟爱这所“义经妙处”。说到适宜藏书的宜芸馆,自然会连想到传统书籍避蠹之物——芸香草。
宜芸馆,“芸”出自古人用芸草避蠹之说。晋人成公绥《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宋代博物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芋,辟蠹殊验”。至于把芸香草作为避蠹之物始于何时,尚难确证,但至少在魏晋时期已经出现。据记载,北宋宰相文彦博在一次秘书省曝书会上,曾手指秘书阁前所植芸香问与会者:“芸避蠹出何书”?独苏颂应答曰:出自鱼豢《典略》。鱼豢是三国曹魏史学家,所著《典略》中有这样一段话:“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可见在三国曹魏时期已运用芸香避蠹。晋人所著《洛阳宫殿簿》也记载:“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蠹,故号芸阁”。也可印证藏书使用芸香草避蠹之法由来已久。
乾隆皇帝诗中“芸香”、“芸编”并非指狭义的芸香草。历史上,人们因爱书、藏书而保护书籍。伴随着“藏书辟蠹用芸”,也赋予书籍和藏书之处诸多与其相关的雅称。如:书香、芸编、芸签、书香门第等。书香:古人以芸香草藏书辟蠹,故有书香之称。芸编:书的别称。古人藏书多用芸香驱蠹虫,所以称书籍为“芸编”。芸签:书签,亦借指图书。李商隐《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登诸兰署,辖彼芸签”。由此可知用芸香草辟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亦被历代书画收藏家所采用,以致由最简便易行的“芸香草避蠹之功”发展成为“芸文化”。又因此举颇含诗意,常常出现在诗人笔下
用芸避蠹名气最大的当数明代浙江宁波藏书家范钦。他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建成天一阁藏书楼。至今已有43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藏书楼。天一阁藏书不仅丰富,而且能“藏之久而不散”,甚至能使藏书传承“久”至十三代,在我国藏书史上创下了独一无二的奇迹。考其“久而不散”的原因,首先与范氏后代严守祖训家规分不开。其次,范氏后代继承了“珍藏书籍延用芸香草辟蠹防虫”的方法。这种传统保护书籍的方法,在天一阁前两百年的藏书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被世人传为美谈。
至清代,我国藏书事业极为发达,不仅官方注重收藏,私人藏书也蔚为风气。天一阁在明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又经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等人钦仰和宣介,使天一阁大出其名。但是天一阁的名声大震,则是由于乾隆皇帝的推崇和“倍加关注”分不开的,还“有赖于清修《四库》时所宣扬之功绩”。乾隆皇帝在颁诏求书、纂修《四库全书》的征书过程中,对天一阁不断加深了解。除指名向天一阁范氏征书外,同时也对其庋藏之道发生了兴趣,开始了调查工作。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六月二十四日颁谕云:“今办《四库全书》,卷帙浩繁,欲仿其藏书之法,以垂久远”。六月二十五日,下谕杭州织造寅着前往调查其藏书之所、藏书之法。其谕云:“浙江宁波府范懋柱家所进之书最多,因加恩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已示嘉奖。闻其家藏书处曰天一阁,纯用砖甃,不畏火烛。自明相传至今,并无损坏,其法甚精。著传谕寅著前往该处,看其房间制造之法若何,是否专用砖石,不用木植。并其书架款式若何。详细询查,烫成准样,开明丈尺,呈览”。寅著立即赴宁波范氏家查看,随后据实上奏。乾隆三十九年、四十一年咏宜芸馆的御制诗,亦有“近方搜四库,益觉味亲人”、“近因四库搜遗简,益觉瞠乎若望洋”的诗句。并且他的“芸”诗也随之赐到了范家。作为一家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因进呈书籍之功,即获高宗赏书,又蒙其亲笔题诗、赐图,不仅范氏子孙引以为荣,地方人士视为艺林盛事,载入地方史册,对浙东藏书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此,在天一阁饱享旷世殊荣的同时,用来藏书避蠹的芸香草一时间也被神话了。
所谓古人藏书用芸避蠹就是在书库、书橱或书本中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的一种防虫方法。芸香草为草本植物,亦称:香茅筋骨草、诸葛草、野芸香草等。有强烈刺激味,花叶香气特异皆烈,久嗅有闷人感。味辛辣,嚼之有麻凉感。相关部门从芸香草挥发油中鉴定出的成分有按烷二醇型倍半萜化合物芸香二醇 (distandiol)、胡椒桐(piperitone)、蒈烯-4(carene-4)、柠 檬烯(limonene)、香叶醇(geranial)、香橙醛(neral)等。这些成分均具有驱虫、杀虫作用。其药理一方面是,当药剂持续时间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时,能够干扰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首先表现为兴奋,呼吸加快,活动频繁,逐渐进入麻痹状态,然后慢慢死亡。另一方面 , 温度高会使害虫的解毒能力增强。而在温度低的条件下,害虫的解毒及代谢作用缓慢,毒剂在害虫体内有所积累,导致害虫死亡。天一阁早期用芸的实践是成功的,证明了芸草驱避蠹虫确有功效。但是用芸避蠹欲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1764-1849年)于嘉庆年间两次登阁,将所见记录在册。客观、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天一阁藏书“能久”的原因。其中写道:“余两登此阁,阁不甚大,地颇卑湿,而列柜干燥,无虫蚀,大可异”。他认为:首先“不使持烟火者入其中,其能久一也”;其次,天一阁一系列相关“禁约”正反映出,其管理措施的严格和处罚的严厉,他说:“其例严密如此,所以能久二也”;这两点是阮元从管理的方面进行分析的,他认为“能久”的第三个原因则是执行制度的藏书之人。制度是人制定的,需要人去遵守,否则也是一纸空文。范氏后人必须“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以天一阁后人为荣”地“遵守古训,维护藏书”。至嘉庆年间,天一阁后人正是这样强调世守、传承庋藏之道,方使书籍“藏之久而不散”。天一阁作为藏书楼,对于藏书的保护,除了一般藏书家所共有的凿池防火、通风防潮、曝书去蠹外,最具特色的则是:“范钦较好地运用了古人采用芸香草避蠹防虫与英石吸潮这一技术了”。而前三百年的避蠹成功,则是与其制定制度、后人遵守古训;建筑布局合理、设备科学(两面书柜便于通风)通风除尘、置放芸草、英石收湿防潮以及在相应的季节、合适的环境下采取适宜的曝书措施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三百年后,由于政局不稳、疏于整理、用药方法不当,就出现了缪荃孙(民国)所述:“开橱,但见书帙乱叠,水湿破烂,零篇散帙,鼠啮虫穿”的衰败景象。阮元对早期天一阁藏书管理经验的推广,使得范氏的家族行为升华为一种藏书的管理理论,从而载入史册。
近些年,颐和园随着文物贮藏地点、条件和方式的改变,在害虫的防治工作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针对本园的实际情况,对多种杀虫剂的杀虫机理 使用杀虫剂的方法、使用杀虫剂后监测害虫抗性不同种类害虫生活习性、生理机能、接受药剂的方式程度对药剂的敏感程度同一害虫的不同发育阶段的杀虫效果等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了不同的杀虫办法。在文昌院书斋及地库等处采用了芸香草避蠹之法。
颐和园选用的是特优芸香草,产于广西自治县,生长在海拔三千至五千米的原始老林,是制作香精的上等原料。其香味久闻不散,长期使用对人体和书籍都没有副作用。我们在文昌院书斋用芸避蠹中,首先将书橱、书籍进行除尘;在每架书橱的每层柜里各放一袋适量(10克)干燥的芸香草;放入芸香草后仍然根据需要进行通风和除尘;并保持芸香草干燥状态。使用数年,效果显著。总结用芸避蠹经验:应该注意将传统的辟蠹防虫方法和日常保管相结合;避蠹驱虫与诱杀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这些都是在了解“虫”和了解“药”的前提下进行的。目前,我国在书画、书籍的收藏、装裱、修复领域,继承发展着这项传统中草药保护技术。芸香草因特有的挥发性强、气味高雅芬芳、药效持久。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对纸张、字迹无不良影响,防虫杀虫效果显著,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被国内一些专家称为当代驱虫之王。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的相关领域也对此种保护方法格外关注。总之,做到科学“用芸”方能芸阁“缥缃馥鬱发芸香”。
分享到: